非常感谢大家对海马汽车卖房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1.30多年老牌车企命悬一线,海马汽车能在寒冬中逆袭吗?
2.车友锐评丨海马、一汽将分手,新海马何去何从
3.放大招!丰田海马,共同造车!
4.海马汽车 传统中小汽车企业 丧钟已经敲响!| 檀公司
5.2019年最失意品牌 这十个“鸡肋”车企要凉凉?
30多年老牌车企命悬一线,海马汽车能在寒冬中逆袭吗?
由于2017年、2018年连续亏损,2019年4月24日海马汽车被深交所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海马”。加上销量断崖式下滑,海马汽车可谓是“命悬一线”,2019年的净利润决定着海马汽车是否被动退市。面对退市危机,海马汽车2019年年初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处置闲置资产,增加公司现金流”的方案。大家都知道,把造车当主业的海马卖得一手好房子。此外,海马汽车斥巨资8亿元打造了海马8S,并联手京东开辟互联网直卖模式,可惜这款车一上市便折戟沉沙,靠新产品转运的愿望算是彻底破灭了。
在剥离闲置房产和部分子公司资产后,海马汽车顺利将自己从退市边缘救回。3月31日,*ST海马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46.9亿元,同比下降7.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5亿元,相比去年亏损16.4亿元,海马汽车成功扭亏为盈。
都卖了什么呢?海马汽车在2019年7月5日,作价1.2亿元出售了海马物业39%的股权给青风置业;9月25日,海马汽车以8.1亿元将海马研发100%的股权出售给睿之尚。此外,海马汽车2019年累计发布401套房产出售公告,截至2020年1月17日已出售344套,带来1.6亿元收入,对净利润影响达0.9亿元。
再说回海马汽车,车市寒冬之下,很多三四线品牌都面临难以为继的窘状,海马汽车正是其中一个。2019年虽然通过各种变卖勉强保住了海马作为上市公司的资格,但是海马汽车在2019年的销量情况非常惨淡,全年累计销售新车29456辆,同比下滑56.41%,被海马汽车寄予厚望8S没能力挽狂澜。
对于海马汽车来讲,没有品牌认可、没有技术支持、没有资金周转、不懂消费者需求,在国内市场显然混不下去了。与其在国内市场苦苦挣扎,不如去海外碰碰运气。在2月5日的印度车展上,海马汽车带去了海马8S、MPV车型、海马7X、以及新能源车型E1。如此大费周章,海马的意图昭然若揭——海马出席印度车展,并不单单是为了刷存在感,而是试图开拓印度市场。那么,印度市场会为海马带来一线生机吗?
我曾经和其他媒体记者一起参观过海马郑州工厂,园区内井然有序、环境优美,小鹏汽车生产线一派繁忙的景象。然而,工商信息显示,小鹏汽车已经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业内普遍认为,小鹏此举是为解决生产资质问题。选择“代工模式”的小鹏汽车,终将走向自主生产这条路,对于海马汽车而言,失去代工这块业务,会让原本就站在悬崖边的海马摇摇欲坠。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完,海马汽车在1月、2月份的产量都是0,前两个月累计销量仅为1281辆。这样的数据不禁让人为这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牌车企担忧。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海马汽车多方面降低成本。财报显示,海马汽车2019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9.98%、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9.17%、研发费用投入金额为6.8亿元,同比下降28.39%;不过,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了14.2%。费用明细显示,海马汽车职工薪酬、广宣费、差旅费、办公通讯等费用都有所减少。
在新产品规划方面,2020年,海马汽车计划推出2020款海马8S、海马7X、海马6P三款新品,覆盖SUV、MPV的传统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这三款新车都将于今年二季度上市。
虽然海马2019年扭亏为盈,虽然新车计划还挺密集。但是海马汽车能在寒冬中逆袭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友锐评丨海马、一汽将分手,新海马何去何从
海马当前任务,当然是找到资金,一方面保壳;另一方面要强化投入该项目,压力还是很大的。
文 /《汽车人》齐策
3月24日,海南马自达与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氢协议》)。这件事已经被海马汽车董事长兼创办人景柱念叨了很久。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景柱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出在海南建设氢能项目、发展氢产业,没想到还真被他推动向前迈了一大步。
海马押宝氢能的理由
海马汽车会因此运营获得改善吗?应该很难,除非丰田愿意直接向双方的氢项目注入资金。协议尚无实操内容,是名副其实的框架性协议,所有条款自然都是非受限的。
而且,《氢协议》里面虽然提到了“推动商业化运营”,但不涉及合资公司,也不涉及资本注入,更缺乏对运营的部署,推动商业化是目标而非手段。
这样的协议,很可能不是景柱最终想要的,但已经是当前最好的。丰田自己的氢燃料乘用车商用化,都走得很艰难,至今也没有盈利。
因此,海马方面指望赚钱暂时是没戏了。该协议对海马当前的运营并无直接帮助,反而加剧了现金流的压力。
自从2017年景柱回归重任海南马自达董事长之后,海马未能扭亏,反而持续下滑。截至2022年底,海马6年亏损66亿元,其业务早就边缘化了。而且,2021年底,海马与小鹏的代工合同到期未能续约,海马的日子更难过了。
传统能源和电动车,海马都有尝试,效果都不好。其月销量已经下滑到2000辆这个档次,退化为海南地方企业,丧失了向全国辐射品牌的能力。
资本市场上,上市的海马早就尝到了“披星戴帽”的滋味,靠着卖房等操作,才勉强保壳。自从今年1月宣布2022年预亏12亿-18亿元(很可能达上限)之后,再次面临保壳。
这俩月,海马和滴滴、小米的绯闻,先后破灭。这次签署的《氢协议》,并未赢得投资者的谅解,当日和此后几个交易日海马股价连跌。
看来,资本市场也认为与丰田的协议能不能赚钱还两说,就算能,也远水解不了近渴。
海南省政府的支持内容
不过,这事不能只从企业层面看,还要将目光放大一点。
2021年,也就是海南省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时候,中央赋予海南省的四大战略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很多人将这些定位理解为不许海南搞工业,这显然是错误的。海南的资源禀赋,天然不适合做重工业,因为独一无二的兼领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且已经明确2025年“封关”,建立自贸港,也决定了海南的工业侧重点,是发展零碳工业及其产业链。
汽车这一块,除了电动,氢能是符合零碳要求的,前提是氢能获取的来源符合碳排要求。
去年9月底,海南省发了一份《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指明了要发展哪些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船用)、捕捉二氧化碳制甲醇、生态碳汇和氢能利用。令海马失望的是,对氢能着墨不多——氢并未因此获取突出地位。
其中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划,即建立制氢、储运氢及用氢的全产业链,打造一区(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一环(全岛场景应用示范环)、多点(氢能产业发展落地平台)的氢能发展路径。
这类政策也是框架性的,指望这个政策下来就有政府资金拨付,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政府将为“氢产业链”开绿灯,允许规模化铺开(全岛)。目前氢产业的定性为“示范”,言外之意是暂时不看好商业价值。
而氢燃料汽车作为下游应用环节,必须由企业带动投资,刺激上游基础设施发育。同时,企业也得投入一部分资金,参与上游“制、储、运”三个环节的基建。
根据以往经验,唯一能让地方政府掏钱的氢能汽车应用,是公交车项目。少数固定补能点,就能支撑固定线路、里程相对固定的场景服务模式。而且,这类公用事业一般都是由政府支持的赔钱项目,本质上是公益的。多赔一点,政府也能接受。
但是放在私人用车场景上,如果只是一个岛,应用未免狭窄。氢能的“制、储、运”都需要花大价钱。
丰田为什么选择海马
丰田已经证明了,氢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前期投入巨大。后期需要上规模,并持续扩张用户群、长期运营,才能将成本摊薄。在利润不高的情况下,氢能项目难以以量取胜。
这种级别的投资,小国无能为力。靠外资和外来技术,规模也很难上去。如此成本高、单价也高,就很难有竞争力。
所以,投资地比技术本身还重要。丰田已经投资了多年,甚至自己牵头搞定了整条氢产业链技术群(经济性暂且不论),并煞费苦心地有条件、免费开放了几千项专利,但一直曲高和寡。德系和美系品牌全面退出的结果,全球玩氢的乘用车品牌,就剩丰田和现代。
丰田一直希望能扩大朋友圈,找到大国合作伙伴。2022年底,丰田在广州车展发布了第二代Mirai,并由广汽丰田以纯进口方式引进了50辆,丰田自己掏钱补贴的结果是,售价75万元。这批车过后再无下文。广汽方面,早就决定大上电动,对这个潜在的项目,似乎没什么兴趣。
丰田因此找了第三个中国合作伙伴海马。
而海马立足于海南发展氢能。这样问题就来了,海南越来越像半孤立的海岛经济体。即便尚未封关,汽车市场规模也上不去。2022年海南新车销量16.2万辆,其中新能源7.4万辆,占比45.6%,渗透率已经很高。
海马新车型将全面应用第二代Mirai,成本上很难比丰田做得更好。唯一有希望的,是氢的获取,海马比丰田来得便宜,但这已经是使用端的成本了,售价很难压下来。海马的财务状况,又很难给予丰田那样的补贴。
如此,正向循环很难展开。这个协议框架有效期10年,别说海马还能不能活10年,就是眼前这关(保壳),海马都还未有应对方案。尽管景柱长袖善舞,不断给亏损的海马找到资金,但维系一个需要长期输血的项目,对于一个连年亏损的车企来说,可能不是好主意。
海南的禀赋问题
海南省也没有其它选择,海马是唯一本土企业。海南省已经采取措施,正在逐渐搞定氢能上游来源。
2021年12月,海马在海口建设的“光伏电解水制氢及高压加氢一体化站”正式落成。光伏发电,然后裂解水获得氢,这是妥妥的“绿氢”。而市面上95%的氢是来自石化、煤炭冶炼的副产品,即“灰氢”。中间还有个“蓝氢”,即采用了碳捕集措施的化石能源制得的氢气,碳排放强度大幅度降低。
一体站的好处,是回避了运氢,并将储存压力降到比较小(以销定产,随产随销)。海马没说这个一体站的制氢能力,但实际上能服务多少车(丰田第二代Mirai有3个70MPa储罐,共装5.6kg液态氢),并不乐观。
这方面,内蒙古、山西、河北一些风力和光能比较丰富的地区,有天然优势。内蒙古光伏/风力制氢,每公斤氢成本已经降到10元左右,居然能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比较成本优势了。
而海南植被茂密,山地多、空地少,就算将来大面积部署海上风力发电制氢,其成本也无法和内蒙古之类的地方相比。
2021年,中石化在海南投建了“琼海博鳌银丰加氢站”,日供氢能力500公斤。这也是示范项目,当时为了保证博鳌论坛年会建的。2022年,还是中石化,在儋州建设了海南炼化一号制氢设备,采取的手段是渣油制氢,同样是灰氢。就算这种“灰氢”制备能力,海南也很匮乏。
而广东湛江、惠州,福建漳州、泉州,都有超级石化项目,如果依托这些项目建设制氢能力,规模上可以轻易满足两广、福建和海南未来20年的氢需求。
结果选在海南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如果丰田想更广泛地应用自己的系列氢专利,依托大陆,比依托海南更好。而选择海南和海马,是基于伙伴的意愿考虑,而非基于产业规律。
海南省需要做的,不是直接拨款给项目,而是掏点儿补贴,将部分出租车换成氢能,支持海马的计划。
而海马的氢项目出路在于:搞定上下游,按时间做出完整的应用场景,并堆到一定量(计划2025年达到2000辆运营规模)。
如果这些运营架子搭起来,运行个一两年没问题,广东乃至广汽集团可能会感兴趣,这样才有望铺开。海马有望上岸,丰田也能借此实现自己的减碳愿景,收回这些年的投资。
眼下只是开了个头,几年投入都很难赚钱,需要坚持。海马当前任务,当然是找到资金,一方面保壳;另一方面要强化投入该项目,压力还是很大的。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放大招!丰田海马,共同造车!
(文/彭科峰)日前,有消息称,海南省政府计划将一汽海马中一汽所持的股权收购回来,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接替一汽,担任一汽海马的第二大股东,与大股东海马汽车实现接管,届时海马汽车将真正实现独立发展。这个消息传出之后,顿时引发原本沦为ST股票的海马汽车股价一路狂飙。不过,即便一汽、海马分手在即,新海马就真的那么值得看好吗?
海马和一汽的“孽缘”
海马汽车和一汽集团,到底是如何发生联系的呢?
这个故事,说起来简单,却也满是心酸。海马汽车的前身是海南汽车,后来跟马自达汽车公司合资,生产海南马自达。但由于当时海南汽车并没有乘用车销售许可证,因此海南马自达很长时间生产的车辆,只能在海南省内售卖和使用。
为了进军更加广阔的市场,情急之下,海南马自达不得不跟一汽合资,一汽没有投放一分钱,只用一张销售许可证,就得到了海南马自达合资公司的100%的股份,同时控股了海南马自达。
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看到实力更加强大的一汽,马自达自然移情别恋,最终和一汽集团成立了一汽轿车马自达。可以说,没有海马汽车,就没有今天的一汽马自达。
后来的海马汽车,自然不甘心被人利用,决定奋发图强,于是北上河南,在郑州建立了自己的基地。不过,这些年海马汽车的发展情况,大家是有目共睹,堪称一年不如一年。
据了解,截至目前,海马汽车持有一汽海马51%的股份,一汽持有49%,如果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接替一汽,将成为一汽海马的第二大股东,可以想见,抛离了一汽的海马才会重回海南。
海马早已困局重重
目前,ST海马股价的总市价预估超过41亿元,这都拜这一轮收购的消息所赐。不过,近年来,海马汽车都依靠卖房来保壳,如果业绩没有改善,这样的股价恐怕难以维持下去。
官方报告显示,海马汽车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7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78亿元,亏损缩窄;营业收入13.11亿元,同比减少43.54%。
从销量来看,海马上半年累计销量6529辆,同比下降55%;实现销售收入13.11亿元,同比下降43.54%。其中,海马7月生产和销售的车型均为SUV,轿车销量为零。可以说,今天的海马,已经没有了当年福美来时代的辉煌。
不客气的说,在技术层面,海马汽车依赖当年来自马自达的技术消化吸收,迟迟未能有大的进步,研发实力的落后,导致海马汽车没有能和吉利、奇瑞、比亚迪一样,实现质的飞跃。尽管从去年开始,海马汽车大谈网络新零售,但可惜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对于销量没有丝毫改善。这样的海马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几乎等于零。
新能源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那么问题来了,海南方面打算整合海马汽车,意图何在呢?答案其实也不复杂——新能源汽车。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能源产业等成为重点发展领域。就在去年,海南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2025年、2030年三个阶段性目标。即公共服务领域力争2020年实现清洁能源化;社会运营领域力争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化;到2030年全岛私人领域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100%,全省全面“禁售燃油车”。
在全力发展新能源的当下,海南省自然需要一个本土的新能源品牌。一方面,可以实现本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在汽车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是早已有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整合海马汽车,转型新能源,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海马汽车相关人士也表示,接下来海马品牌的营销、运营、产品、服务等规划将由郑州基地负责推动,海口基地会偏向海外业务,聚焦海南自贸区优势特色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及进行集团规划下的新业务探索。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新能源汽车也并非毫无技术含量,即便没有内燃机技术的制约,海马汽车就能够在新能源领域找到一条生路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海马汽车 传统中小汽车企业 丧钟已经敲响!| 檀公司
3月24日,新能源市场又热闹了,海马“搞”了个大新闻!当日,海马汽车发布公告宣布,与丰田汽车(中国)签署《关于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开展广泛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快速普及和产业化。
这意味着,海马汽车和丰田汽车联手了,在氢能源上面准备大干一场。众所周知,曾经的海马汽车,因为有着马自达的底子,在中国市场也是风光无限,高光时刻的销量更是突破了20万辆,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海马汽车的销量开始了逐年下滑,一度被带上了*ST的标签,靠着“卖房”以及“代工”存活!
可是这终究不是常态,作为一家传统车企,造车才是它的本业,既然燃油车不行了,那么必然得转型新能源了,不过电动汽车的竞争异常激烈,有合资品牌的、传统自主品牌的、还有造车新势力的,如果再入局电动汽车行业,那海马汽车的胜算真是很小了,所以另辟蹊径发展氢能汽车,未尝不是一个好想法,至少是有了赢的可能性。
而在这一方面,丰田汽车还是有着一定的话语权,毕竟其拥有超过20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经验,同时于2014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型氢燃料电池轿车Mirai,并于2020年发布第二代车型,所以海马选择与丰田进行合作,对自身发展也是比较正确的选择。当然了,对丰田来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而根据规划,双方将海南岛整体作为一个大型体验测试场,将在海马汽车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搭载运用包括日本丰田第二代Mirai电堆在内的成熟部件及系统,完成整车适应性开发,并结合公司自建的氢能供应体系及出行网络实施测试。另外,两者合作的氢能乘用车7X-H已完成工程设计,首辆功能样车或将在今年4月底试制下线。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丰田首次向中国乘用车厂商供应氢燃料电池系统。不得不说,海马汽车和日系车企还是有缘的,从之前的马自达到现在的丰田,海马汽车一直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据悉,此次合作车型由海马汽车而来,丰田汽车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来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作为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海南省在发展新能源上确实有着很大的决心,这也给氢能源商业化提供了不错的条件;而海马汽车作为海南省唯一一家拥有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生产资质的整车制造企业,丰田汽车想要在氢能源获得更大的市场,总是离不开海马汽车的支持。所以目前来看,他们俩还是很契合的!
相比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虽然氢能源目前还是处于很“弱势”地位,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在节能减排领域它还是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它可以实现真正的零污染,最后生成的都是无污染的水;其次氢占宇宙质量的75%,分布广泛,可以缓解能源的危机。基于上述的两大优点,氢能赛道还是有着很大的“弯道超车”机会。
未来,海马汽车和丰田汽车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他们携手打造的氢燃料电池车,会不会在海南岛上大展身手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中国汽车消费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19年最失意品牌 这十个“鸡肋”车企要凉凉?
文/BONO
海南的上市公司,总体业绩不好。
上一篇我们说了海南海药,这次我们来看一家 汽车 公司,海马 汽车 。
这家公司在行业内耕耘30年,不料,2017年行业见顶,两年时间就亏了20多亿,几乎亏掉了公司前30年的累计利润。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亏钱的能力,赶得上那些烧钱的互联网公司了。
到底是像海药一样,是内鬼作祟?还是别的原因呢?
先天不足 出生的时候就没有准生证
1988年4月13日,国务院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刚成立的海南政府希望发展自己的 汽车 制造工业。
当时菲律宾政局动荡,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从菲律宾前总统手里购买了前总统马科斯个人的 汽车 工厂,以复原建设方式整体搬迁到海口金盘工业区,冲压件厂更名海南 汽车 制造厂。
恰好,1990年,马自达处于危机之中,急于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当时,马自达社长在海南参加活动,被安排去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参观。
从1969年开始,马自达就和福特开展合作,马自达社长认出海汽用的是福特的生产线。亲人相见分外亲,因为机缘巧合,因为互补,双方很快达成共识,1992年共同组建海南马自达 汽车 公司,其中马自达拿出HMC6470旅行车的全套模具、夹具作为出资,日方占股25%。
1993年,海汽开始组装生产源自马自达第一代mpv的HMC6440,1994年,开始生产老款 323。
生产倒是生产了,短短几年投产了多款车型。
可惜,先天不足,亲妈不待见。海汽没有“准生证”——没有取得国家颁发的轿车生产许可证,生产的 汽车 只能在海南省省内通行。
合资公司运行没多久,被勒令暂停,因为当时的计划是在南方成立一家以商用车为主的合资公司,希望合资对象先是克莱斯勒,后变为奔驰。
不过奔驰先是提出了,马自达不能与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合资的条件,后来又多次计算,认为商用车市场有限,而合资投入或要多达上百亿元,所以最终还是选择放弃。马自达被同行算计,被政策卡住了脖子。
当时,海南全省人口还赶不上一个广州市, 汽车 需求不足,无法提高产量,成本居高不下。1997年,海汽濒临破产。
一切,为了得到一张准生证。
为了取得生产轿车的资格和必要的资金,海南省政府同意工厂挂靠在一家国有大型 汽车 企业名下。1997年11月,共和国长子一汽来了。双方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一汽集团100%控股的一汽海南 汽车 有限公司,公司作为一汽集团在华南地区重要的生产基地,正式纳入一汽集团,被纳入到统一的盘子里。
黑户,终于有了户口。
双方有各自的利益,长春和海南有各自的利益。2001年,一汽海南上市小型MPV马自达普力马,一汽希望把这款产品带到长春生产,海南没有答应。
2002年7月,海汽集团开始投产以马自达323为基础的福美来,一汽同样希望一车双用,依旧落空。
为了安慰一汽,马自达给予一汽马自达6的国产权。2003年4月,马6正式在国内上市,这是中国首款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B级车,后来,有了与马自达6同平台的一汽奔腾轿车。
马自达对一汽也有企图,那就是庞大的销售网络。
一汽海南和一汽轿车,虽然都挂着“一汽”的前缀,本质上是两家公司,一个是长子,销售渠道、网络庞大,生产能力强,马自达希望并网,使用一汽轿车的网络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最大化。
2004年,一汽、海汽和海南政府重组架构,组建“一汽海马 汽车 有限公司”,一汽、海汽和海南省政府所持股比分别为49%、49%、2%。约定在一汽海马成立两年内,一汽和海汽将分别回购海南省政府持有的2%。
很快,马自达要求将一汽海马与一汽轿车的销售权,统一合并到一汽马自达 汽车 销售公司,一汽海马只占其中少部分股权,要求一汽海马放弃采购权、国产化权。
海汽怒了,双方一拍两散。2006年底,双方合作到期,一汽海马不再拥有马自达品牌的使用权。
两款车型的热销让马自达有了更大了野心,马自达把橄榄枝抛向了实力更强大的一汽和长安,高级别的车型马自达6放在一汽轿车生产,福美来的换代车型放到了重庆与同平台的福克斯共线生产。
海马,再次遇到了没有新车的瓶颈。
可以说,这是一家先天不足、充满波折的企业。
自身太弱 被抛弃后无法独立成长
2006年,没有了马自达这个大腿,公司开启自主之路。
这才发现,要什么没什么。因为从88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工厂和车型都是别人的,只有制造能力,没有研发能力,海南当地缺乏技术人才支撑,工业基础不足。
这一弊端在公司的今后发展上显露无疑,好的时候,主力车型月销量可以过万,但外观始终和马自达高度相似,饱受指责。而公司自主设计的车型,没有一款得到市场认可。
独立发展之后,公司并没有摆脱对马自达的心理依赖,一直在吃老本儿,说海马 汽车 是山寨低配马自达,一点儿也不过分。
公司决策层不坚决,在 汽车 行业大发展时期,错失黄金三年。
2007年2月,海马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全资收购位于河南中牟县的郑州轻型 汽车 制造厂。
偏居一隅的海马 汽车 ,决定在中原腹地建立一个更大的生产基地,设计产能30万辆,远高于海口工厂。
胃口很大,消化能力不强,公司的动作太慢了,新基地三年后才投产。2019年的今天,特斯拉从上海拿地到新车下线,只用了一年。
要知道,2007年之后,中国的 汽车 行业进入爆发期,在这黄金三年内,每一年对手都在快速成长。
长城 汽车 招股书中披露,2008年至2010年,公司SUV销量分别约为4.4万辆、5.8万辆、13.7万辆,复合增长率76.5%。2010年,公司SUV市场占有率11.3%,重新成为全国SUV销量第一。
2008年、2009年、2010年,长城 汽车 销量分别约为12万辆、21万辆、36万辆,复合增长率约74%,基本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36万量,意义重大!这差不多是一个二线合资品牌的全年销量。这个体量足以支撑起全国性的销售网络。长城 汽车 只要稳扎稳打,出局的概率很小。
汽车 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重技术,重资产,研发沉没成本高。
首先是研发费用。 汽车 行业的研发费用非常高,以海马3为例,花了42个月,投入4.95亿,2013年上市至今累计卖出18万台,车均研发费用2777元。
长城哈佛H6,2013年上市至今销售200多万台,假设研发费用相同,H6单车分摊的研发费用大概只有200元。
海马 汽车 近些年单车利润一直在1000元左右,长城 汽车 是5000元。相差4000元。而合资品牌单车利润能达到8000元。
假设,同级别产品,长城 汽车 选择降价1000元,海马 汽车 跟进降价1000元,这样,长城单车利润变为4000,海马利润为零。
在重资本面前,小=弱=灭亡。
从2007年到2017年, 汽车 行业大发展,很少看到亏损的车企。但2017年行业见顶之后,一年之内,小型车企一夜之间全部死亡,无一幸免。1000元的单车利润,意味着销售净利率不足2%。
当行业销量放缓之际,合资车企推出低价车型下沉式争夺市场,吉利、长城这样的自主龙头两面出击,8万以下车型要抢,中高端也要抢,领克和魏相继推出。
销量,不止关系到成本,还关系到经销商网络。
我国 汽车 行业几乎全部采取4S店的方式,一般单店只能经营一个品牌。车型要多,销量要达到一定规模,经销商才愿意投钱为你建店。建设一个4S店,期初投资至少要几百万,几款小车型,不可能有经销商愿意接盘。
为什么国内 汽车 企业要推出高端品牌呢?这关系到生存。
我们也看到了,车均利润和合资品牌利润相差近半,如果行业没有从冬天回暖,到时候单车利润没有提升的话,下一批死掉的就是长城和吉利。
来看一下 汽车 行业近几年的库存数据。
图中两个最高的尖峰都是 汽车 行业优惠政策退出的时点。
2017年,购置税优惠彻底退出,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的库存系数比值接近1.8,随后快速下降到0.8,这是一个自主品牌库存积压和降价甩卖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小车企在这段时间全部倒下。
2017年,海马 汽车 首次巨亏,这一年,全国 汽车 销量同比只是小幅下滑。说明,海汽在国内品牌中,也没有竞争力。
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情况是最清楚的,我相信,在2016年行业还没见顶之时,公司已经预见到了购置税优惠退出后,企业面临的压力有多大。这一年,有经销商出现亏损,海马承诺的返利迟迟没有兑现,到了2017年,大批经销商扛不住先撤了。
至此,海马 汽车 危局彻底无解。
两年巨亏之后,到了2019年,海马 汽车 沦落到卖房保壳的程度,卖的房子多数是员工宿舍。近日,公司已经成立转型办公室,市场传言公司已经准备退出 汽车 行业。
为什么两年能亏完30年的利润?活着也是苟延残喘
2017年,公司收缩。
当年年报指出,2017年,公司以“收缩聚焦断舍离、细分市场前三甲” 为宗旨,以品类战略为核心,实现转型升级。传统燃油 汽车 聚焦8万级强动力SUV和7座多功能家轿,新能源 汽车 聚焦长续航和智能网联。报告期内,虽然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但在其他方面仍取得了较大进展。
说完这番话后,2018年公司营收再次腰斩,亏损进一步扩大。
到这个节骨眼,还在说漂亮话,所以,别指望上市公司会告诉你什么时候逃跑,一定要自己研究。
2016年,公司账面未分配利润19亿,到了2019年三季度,已经是-8.8亿,亏完三十年利润,还要倒贴9亿。
汽车 行业亏损起来格外惨烈。
主要原因是车型停产会带来巨额减值。公司三次发公告计提减值,分别计提了1亿、5.4亿,13.7亿减值。
减值公告翻译成人话就是,车卖不动了,只能停产,相关无形资产、模具、夹具、零件现在只能当废品卖。
让人痛心的是,第一次计提减值时候股价还有五六块,
发布公告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微跌0.49%,报收6.07元。
随后最多涨到6.8元,但业绩雪崩之后,最低跌到一块多。
即使是第二次计提减值时,股价还在4块多,很多投资者持有不动,一直等跌到1快多。
可见,多数投资者根本不知道, 汽车 行业计提减值背后意味着什么?
第一次减值公告后公司股价仅仅微跌
从主力车型销量不佳,决定了海马 汽车 的覆没。 汽车 企业没有爆款车的车企,注定失败。
车企的研发费用中,沉没成本的比例很大。测试费用、模具成本,统统沉没。如果一款车停产了,这些东西的价值都会变为零。如果连续几款车销量不好,收不回研发成本,企业立刻陷入困境。
汽车 的研发周期很长,投产后能不能畅销,不确定性很大。小的车企没有那么多资源研发太多车型,如果押宝一款主力车,一旦销量不好,风险将无法控制。大型车企靠车海战术,分散风险。
近几年, 汽车 企业两极分化甚于房企,头部企业快速成长,技术加速进步,新车周期从五六年缩短到两三年,行业壁垒越来越高,海马这类小车企,其实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资本。
更为致命的是,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实施后,车企必须在兼顾燃油车战线的同时,研发电动车。这一切都加速了行业洗牌的进程。
新能源 汽车 的大潮还没来,国内 汽车 行业的第一次洗牌已经在一年内完成了。
到2030年,传统燃油车在海南就没戏了。按照规划,到2030年,海南全省累计建设充电桩94万个,推广应用电动 汽车 100万辆,实现全域 汽车 清洁能源化。
如果要投资一家公司,一定要搞清楚公司所处行业的格局和竞争规律。每个行业都有规模优势,但 汽车 行业太惨烈了,做不到每年30万以上的销量,支撑不起经销商网络,只有死路一条。
行业留给车企的时间并不多,从2007到2017是十年黄金期,如果没有在2012年左右站稳脚跟,就会出局。到2030年以前,没有实现转型,也会出局。
海马 汽车 半死不活,从销量跟不上行业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注定出局。第一次减值公告,就是逃命的信号。
很多企业“活着”,但其实已经死去。
当2019年正式成为 历史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盖棺定论。对于中国 汽车 行业来说,这一年寒风异常凛冽,从过去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到如今大家纷纷选择抱团取暖以求生存,急转直下的市场形势令很多 汽车 从业者感到焦虑。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2019年最失意的10大 汽车 品牌,分别是:东风风行、众泰、阿尔法·罗密欧、华晨中华、DS、宝沃、海马、力帆、昌河、SWM斯威。它们中目前已知的销量目标完成率最低的是东风风行,仅实现50.5%(这还是两次调整销量目标之后的数据),而已知亏损最多的当属力帆股份、众泰 汽车 ,前者仅在2019年前3季度就赔了26.33亿元!后者则陷入公司资产数次被法院强制执行、大股东股份冻结的境地。
No.1 东风风行 两次调整销量目标,达成率仅一半
登榜理由:2019年下半年曾将销量目标降低近40%,但依然没有达成
为了实现2019全年销量目标,东风风行在2018年末对企业高管层彻底“换血”,原总经理宣颖、委书记谭柳明、副总莫荣博、毛卫国均被调换。新任总经理唐竞上任后,东风风行在2019年年初定下了23万的销量目标,但上半年销量的大幅下滑,让其不得不在年中将目标降至14万辆下调幅度达40%。不过尽管如此,东风风行也没有达成预期,2019年全年仅售出116,153辆,仍然没有达成二次调整销量目标值。
造成公司销量出现高个位数下滑的主要原因当属核心产品风行T5系列的持续疲软。2019年3月,东风风行发布T5加长版——T5L,本以为该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回T5的颓势,没想到消费者并不买账。同年下半年,东风风行又推出了T5/T5L的国VI版,但是依然收效甚微。
No.2 众泰 汽车 欠薪、裁员、公司资产被法院强制执行
登榜理由:抹不去的品牌印记——高仿 核心竞争力匮乏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用来形容过去的众泰 汽车 再恰当不过。这个曾靠“高仿”豪车博取公众眼球的自主品牌,也同样因出众的性价比获得了不少客户的青睐。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发展模式并不牢靠,当其他中国品牌开始走向自主研发之路,众泰的存在就显得无比扎眼。2019年对于众泰来说,已经危在旦夕!数据显示,在当年前3季度,众泰 汽车 的累计销量仅为13.46万辆,同比暴跌32%,巨亏人民币7.59亿元。
此外,众泰 汽车 还一直深陷欠薪、裁员、拖欠贷款等一系列负面风波之中,公司控股股东铁牛集团的股份更是因合同纠纷在同年11月7日被司法冻结。在公司现金流本就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众泰至今仍需偿还拖欠比克动力电池6.15亿元的贷款及逾期违约金。
No.3 阿尔法·罗密欧 车是好车,但品牌形象颜面扫地
登榜理由:5.8折大甩卖,买Ghibli送Giulia
价格大跳水的阿尔法·罗密欧甚至已经比同级别主流合资车型的购买门槛更低,但是其高昂的维修保养价格是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一道高墙。此前,一辆Stelvio SUV与前车发生追尾事故,在前脸损坏、发动机盖变形隆起,损伤并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维修报价单显示维修费用高达11万元。
阿尔法·罗密欧的快速没落不局限于中国,ALFA 4C在海外市场同样由于销量不佳在2019年正式停产。此外,FCA集团与PSA集团的合并也影响了阿尔法·罗密欧的未来,此前公布的5年计划产品数量从7款砍至4款。
No.4 华晨中华 全年销量只有2万多台
登榜理由:产品少,迭代速度慢,经销商退网
相比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如日中天,自主乘用车品牌华晨中华的声量一直很小,算是中国品牌里最底层的那一拨。2019年,中华的累计销量仅有2万多辆,同比下降7成左右。最让中华“失意”的事情是,曾被寄予厚望的中型SUV——中华V7,即使是在增加1.8T车型的情况下,也并没有为其带来增量。
另外,华晨本想以“宝马”作为背书,耗巨资开发了模块化平台——M8X,同时搭载宝马王子系列发动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M8X并没为中华带来实质上的益处,基于该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中华V7,可谓是“出师不利”。与此同时,一直想利用与宝马的合作推动华晨自主业务板块的“掌舵人”——祁玉民也在2019年卸任,对中华品牌产生了一些影响。No.5 DS 比法拉利跑车销量还少的“豪华品牌”
登榜理由:累计亏损近50亿元,遭股东双方抛弃
DS是PSA(标致雪铁龙集团)旗下的豪华品牌,由合资公司长安PSA负责生产和销售,目前已有5款国产车型。2013-2015年间,DS在华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在此之后便开始急速下滑。过去几年,合资公司并未放弃DS品牌,并于2018年推出了全新产品DS 7,但是从后续市场反馈来看,这款重磅车型完全没有达到预期。2018年,DS全年销量不足4,000辆,2019年前11个月仅售出2,000辆左右,甚至比不过其他同类型企业一款车型的月销量。
伴随着销量暴跌的还有巨额亏损与产能闲置,根据长安 汽车 2013-2019年9月30日的财报显示,长安PSA股权收益累计亏损24.55亿元。要知道长安 汽车 只持有长安PSA一半的股权,这也就意味着长安PSA过去六年间累计亏损金额高达49.1亿元!2019年11月,PSA集团曾宣布,计划出售所持有的长安PSA的50%股份;而在2019年最后一天,长安 汽车 也发布了转让长安PSA剩余50%股权的公告。被股东双方同时抛弃,DS真的很惨!
No.6 宝沃 汽车 被宝能收购后变成“自嗨”品牌代言人
登榜理由:宝沃,你这两年在干什么,也许你自己也不清楚
从2015年开始,宝沃给自己带了“德系豪华”、“BBA+B”、“工程师”等不少帽子,但品牌人设的高调却并没有让宝沃的经营有一丝好转,出道第二年便跌入谷底。与此同时,浮夸的品牌调性与实际产品力形成的巨大落差,也让不少消费者感觉到自己智商被侮辱。
如今宝沃销量持续不振、品牌声名狼藉的局面,即使拥有高超“财技”的陆正耀也无力改变。这位本想依靠神州体系赋能宝沃的资本大师,或许没有想到足够强大的神州系碰到宝沃也得“歇菜”。或许,宝沃今年唯一能被记住的事,就是郎永淳、抖音网红虎哥联手奉上的“好才能贵,贵才能好”的朋友圈魔性广告。
No.7 海马 汽车 卖房是主业,造车只是爱好
登榜理由:2019全年销量2.5万台 卖房赚了7千多万
拥有31年 历史 、300万保有用户的海马 汽车 ,2019年同样过得不如意。截止当年11月底,海马 汽车 累计销量仅为25,610辆,同比减少58.95%。
当年4月,其股票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名称也从“海马 汽车 ”变更为“*ST海马”。基于此,海马不得不“卖房保壳”。2019年11月23日,ST海马发布公告称,公司此前挂出的401套房产(上海、海口两地)中,已有318套成功售卖,收到累计款项超1.2亿元,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7,364万元。虽然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马 汽车 当前的资金压力,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调整自身战略、引入外部投资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No.8 力帆 汽车 尹明善的造车梦破碎了
登榜理由:卖!生产资质,卖!足球队,还要卖什么?
力帆毫无疑问是这10大 汽车 品牌中处境最危险的一个:数据显示,2019年前3季度,力帆部分的银行贷款高达127.82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为104.86亿元。从卖球队、卖厂再到卖资质,力帆曾尝试过一系列的自救方式,然而这些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为了避免力帆的资金链断裂,重庆市政府特别为其组建了债权银行委员会。
力帆曾是中国民营车企中的重要一员,沦落到如今这个处境与其自身战略出现偏差有很大关系。据悉,如果力帆日后能够从“鬼门关”走出,其将回归主营的摩托车业务上。
No.9 昌河 汽车 车企“内斗”的典范
登榜理由:昌河是北汽无人敢碰,无人敢管的“好孩子”
自从完成“大昌河”业务重组,升级为北汽集团旗下的二级公司后,昌河 汽车 似乎一下子慢下来了。事实上北汽轮番派驻的历任领导都被“内斗”消耗的够呛。有昌河内部员工发文长叹“内斗厉害,管理混乱,工资低,没效益没前景。”
产品方面,目前昌河 汽车 旗下共有SUV、A级轿车、MPV以及新能源系列共7款在售车型,其中包括3款不太走量的新能源车。虽然昌河方面并未公布2019年的实销数字,但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其完成此前提出的25万-30万辆的年销目标几无可能。
No.10 SWM斯威 汽车 国外的月亮并不圆
登榜理由:“意大利血统” 没能拯救斯威 汽车
重庆的 汽车 制造业在过去两年遭受了极大的冲击,此次和力帆共同上榜的还有SWM斯威。这家自称带有“意大利血统”的 汽车 公司,相比于以上几个品牌来说,其实在2019年的动静并不小,它相继推出了全新G01 F(运动版)、G01国六版和G05三款SUV。为了改善销量,SWM斯威还针对2019款斯威X7推出了8折购车活动,其他几款产品也有不同幅度的优惠让利。
然而,造车终究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成熟的技术积淀,没有产生规模效益,SWM斯威就无法与主流自主品牌一较高低。作为一家起步较晚的企业,SWM斯威能否能够像力帆那样幸运,由当地政府牵头改善企业经营情况,目前还不得而知。
好了,今天关于“海马汽车卖房”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海马汽车卖房”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